|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浙江省仙居县以小学语文“科普性说明文教学”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听了《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收获颇丰。《新型玻璃》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文章紧紧扣住“新”字,向我们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活动中上课教师有极强的文体意识,并且让科普性说明文教学显出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现以《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为例,阐述科普说明文如何教得精准明白、有意思。
一、科普说明文要教得精准明白
科普说明文是教材文选,教师要尊重科普说明类文本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时要做到精准明白。
1.教学内容选择要精准——以文为本
教材是帮助教师解决“用什么去教应该教的东西”,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只是学生知识生成所需的一个凭借、一种资源。《新型玻璃》的教者先从视频“新西兰的鲁本德容挑战撞碎最多块玻璃”入手导入课文学习。接着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然后“扶着”学生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半扶半放学习“夹丝玻璃”,让学生自学“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三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让学生学习课文写法,写写想发明的玻璃。教者并没有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说明文的教学目标,也没有无度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而重视语言习得。教者“以文为本”,目标定位准确。
2. 说明方法把握要得当——以悟为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然而,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总会指导学生学习句子或段落用到的说明方法,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的领悟不够重视。说明方法的教学要以悟为重,要教得实用、有价值。这节课,教者在引领学生了解课文开头“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从而让学生思考悟出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第一问:“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第二问:“想一想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三问:“调换第1、第2自然段的顺序,你朗读课文时有什么感觉?”第四问:“现在,你知道举例子放在课文开头的作用了吗?”这些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从具体内容到说明方法的思考,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说明方法运用的效果的途径。通过指导,学生明白了举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已经问世以及它的防盗功能。
3.阅读推荐要有指向性——以学为导
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是普及性的,学生可通过课内外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见识,因此教者阅读推荐要有指向性。比如《新型玻璃》,课前教者让学生去查找“分贝”的意思,并就自己感兴趣的玻璃查查相关图片、文字。教学结课引导: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教者課后布置学生就本课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方面进一步展开讨论。教者让学生课后把自己想发明的新型玻璃写下来,也可以和同学、家人说一说,还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样,课文的教学反而成为新一轮学习的起点,这就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这也是教科普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科普说明文要教得有意思
当把说明文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时,说明文教学就担当起了语文课的任务,就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进行感知内容、品味语言、学习写作等语文课上该有的环节。即教学要走“语文味”之路,而不是枯燥、干巴巴地学科学知识。《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体现“语文味”的设计过程中,教者要用心地做到教得有意思。
1.图文对照中学习感受语言的趣味与形象——形趣兼得
科普说明文中承载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其中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的事物,与学生的认知存在很大差距。学生仅凭课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真的画面。比如,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要是能见识一下,再领悟课文是怎样介绍它的,学生可能就会感觉很有趣,终身受益,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在教学中,当教师讲解了“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出示图片,学生对这种玻璃有了感性认识,从而也会更主动去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再如,对“藕断丝连”的理解,师问:“将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细丝。”师:“对呀!藕断了,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那课文中说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藕的“藕断丝连”的图片,一张是玻璃的“藕断丝连”的图片,形象生动。这个词语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夹丝玻璃的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到了语言的趣味和形象。
2.比较鉴赏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生动——不可或缺
语言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但同时说明文语言也是生动的,这是需要学生感知的。教师教学时就要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进行鉴赏咀嚼,感受说明文遣词造句的艺术。课堂上,教者抓住课文三处的关联词语的使用研究,让学生通过品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句子“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不会伤人。”“即使”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就算”“哪怕”有“退一步说”的意思。夹丝玻璃很坚硬,一般情况下不会碎,哪怕碎了也不会伤人。然后用“即使……也……”说句话。这组关联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夹丝玻璃不易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体会“不是……而是……”这一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来突出“夹丝防盗玻璃”的防盗特点。“尽管……还是……”这一组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突出人类智慧,找到制服噪音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类创造的奇迹。
3.回顾总结中读懂文章的布局谋篇——不容忽视
说明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文章条理清楚、浅显易懂的原因,即“怎样写”这个布局谋篇的把握不容忽视。在《新型玻璃》的教学中,教者问:“课文是怎样把五种玻璃连起来介绍的?”然后让学生画出每一段开头第一句话,并问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好后就自然而然地在思索。生1:“第二自然段中‘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另’‘不是用来防盗’都把这段文字与上文联系起来,自然过渡下来。”生2:“‘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生3:“第四自然段表面看上去好像与上文无关,细细体会,不难发现,上面三种玻璃在生活中的作用多么大。我们很自然地可能会想到新型玻璃的其他作用——使房间冬暖夏凉的玻璃。这样的过渡令人感到亲切。”生4:“第五自然段形象的比喻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交流反馈中,我们欣喜发现,学生对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以及课文的整体脉络把握得已经很到位了。这样的指导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不仅学会说明文有条理的表达方法,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遷移运用中提升理解与表达——立足语用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而忽视读写结合。“读”和“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读中学写,迁移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效率,创设说明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写说明事物。课堂上,教者在引领学生阅读理解了新型玻璃的表达特点之后,趁热打铁,给学生搭建了言语表达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写写想发明的玻璃,学以致用。教学片段如下: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一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吧?接下来,让我们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自己想发明的玻璃介绍给大家。”
“在下笔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碰到过哪些烦恼或困难,想设计一款玻璃来帮忙解决的?”
(1)想,从困难出发。那款玻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还要根据特点作用给它取个名字。
(2)写,抓特点、作用。想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了,可以仿照课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抓住特点和作用,并用一些有趣的成语和关联词语介绍。
(3)改,写后要修改。写好的学生可以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也可以同桌互读互改。
下面是学生练写的实例:
夜深了,一辆小轿车正要从高架桥下冲出护栏。奇怪的一瞬间出现了,车竟然被护栏的玻璃弹了回来。这种玻璃叫“橡皮玻璃”。它有很强的弹性,里面安装了智能金属丝网,能够根据撞击力度计算反弹距离。这种玻璃是公路、铁路、桥梁、高层建筑最好的护栏。
另一种“变形音乐玻璃”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学具。它会变魔术,可以变成三角形,可以变成四边形,可以变成棱形,还可以变成梯形……而且变化过程中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小朋友可以通过它认识各种图形,欣赏音乐。
厨房可以说是家里最难清理的场所,油烟味浓重,时间久了,玻璃也蒙上油污。人们还是想出了办法对付它。“清洁玻璃”能够对油烟、灰尘等污垢起排斥作用。厨房中安装上这种玻璃,能够永远透亮洁净。
……
教者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说明方法,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迁移介绍未来玻璃。通过这样的迁移练习,学生才能深切悟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奥秘,提升语言能力,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结语
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文体特征,以“语文”的方式挖掘科普说明文的语文因素,捕捉其中的语文味道,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精心地解读与设计,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好。
参考文献:
[1]张曼霓.把说明文也教出语文味[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2(5):134.
[2]谢晓刚.师生互动 精准活实——作文教学模式新探究[J].才智,2008(2):119.
[3]于永正.这么简单的课文,教什么?[J].小学语文教师,20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