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收起左侧

常忆河边车水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101
主题
38
精华
0
墨水
102

发表于 2022-2-27 18: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农村的田野美景如画。那翩翩蝴蝶在百草丛中徘徊寻觅,嗡嗡蜜蜂在百花之间来回采芳,喳喳黄鹂在碧绿枝上婉转歌唱,匆匆紫燕在庄稼上空呢喃飞旋。在这大好时光里,农人三三两两,在河边的水车上车水,手扶架杆,脚踏车板,节奏和谐,随着“呼噜呼噜”的响声,河水哗哗地从河中车向农田,滋润庄稼。这是我记忆中的一幅优美的“农耕图”。
回想那时,在农村无电力、无机器的时代,农田的灌溉全靠人力水车。后来,农村电有了,电动机也有了,大规模的灌溉就会有“农技灌溉员”来安排电动水泵,村民称之为“打水机”。但是,每个乡镇——那时叫公社,一般只有一二部电动水泵,每村用水都要预约等候,而庄稼灌溉是不能等的。因此,水车还很常用,特别是小型的、零星的灌溉农民还是喜用人力水车,因为它快捷、方便。
水车的结构很独特,各地大同小异,一本科普书上说:江南的水车,由木链、水槽、刮板、横轴等组成,节节木链似根根龙骨,因此也称“龙骨水车”。使用时,一般安放在河岸边,下端水轮和刮板直接伸入水中,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为动力,通过车头的横轴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流入田间。这种水车起源较早,据记载,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利用水车灌溉农作物了。后来,水车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而我家乡的水车又与之稍稍不同,一般分为手拉和脚踩两种。手拉式水车搬动方便、安装简单,但出水量不大,所以不常用。脚踩式水车主要部件由支撑的架子、旋转的车轴、翻水用的槽车与链板等组成。那架子安置在田头河堤上,两根竖杆固定在河边上,竖杆之间绑上一根横杆,供踏水车的人伏身而用。那转轴便安装在这架子的正下方,稍为离地。转轴上安了一颗颗“齿轮”,并与槽车里的链轴吻合,水车链板的一端就套在“齿轮”上,另一端则放进水中。在“齿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三组或四组用木做的脚蹬,可同时供三人或四人车水。车水的人手扶横杆,双脚踩踏木蹬,一脚蹬到了底,另一脚就回上来,似乎与踏自行车一样。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蹬,使车轴顺畅地滚动起来,从而带动链板,把一斗斗水从河里“车”上来、“流”上去、送进田地里。
那时农村虽穷、农民虽苦,但车水时的心情是欢快的、愉悦的。在徐徐清风中、融融艳阳里,车水人身伏车架,脚踏车板,闻着泥土的丝丝气息,吸着庄稼的缕缕清香,一边闲聊着农事新闻或家长里短,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景色,在双脚不停的蹬转里,河中之水源源不断地车上来、流出去、进农田。流进农田的是河水,流入心田的是喜悦。水车车出的不仅是河中清清的河水,更是丰收累累的希望。一年中,水车使用始于春末之时的水稻插秧季节,止于夏秋之交的水稻成熟时机。宋朝蔡襄的《和王学士水车》一诗就反映了水车用于农事的这几个月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星鸟正中春事浓,农夫入田布嘉种。田中白水极瀰漫,鹭翅群骞鱼鬣耸。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夏苗欲长苦焦枯,又送微波上层陇。伤哉作劳无早夜,岁终赢馓凡几桶……方春游女湖上行,举首惟愁钗插重。笑汝田家弄水车,何不乘时作光宠。”
这几个月中,乡村的田野由于水车的运作,诗情多多,画意浓浓,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河水的气息,风声里不时掺和着水车的转声,水田里久久传来了阵阵的蛙声……欢快的水车转动出了一道道多么鲜活的乡村风景啊!
水车边的风景真引诱人,水车与田野为伍、绿水为伴,它用爱的甘露浇灌田野、滋润庄稼,田园风光因此而美丽,农村色彩因此而斑斓。迷人的水车吸引着我,我放学回家,常常去看大人们车水。看着车上来的水潺潺地流向田间、流向四方,觉得这水特别白亮,特别清澈,特别凉爽。在水车的悠悠运转下,河里的水居然“水往高处流”,是另一种“高峡出平湖”啊。一次,有一个村姑在车水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只得“下岗”,这样就空出一个位置。在大人的同意下,我好奇地攀上了车架学起车水来,开始时注意力集中、踩踏顺利,但一不小心,往往因踩踏空档而掉了下来。于是,另一位村姑就教我如何车水、如何掌握车水的要领,说道:“脚踏水车是一门技巧活儿,要做到三个字——轻、匀、稳,即伏身横杆要轻,脚下踩踏要匀,身体重心要稳……”边说边示范。我依此而踏,一一照办,既轻又匀还稳,随着腿部的抬起踏下竟与众人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了……
水车,可谓是旧时农村的一个倩影,一曲村歌,更是一首农耕文明的史诗。既是史诗,即成“过去时”。历经过千百年的春风秋雨、曾经为农业生产作过重大贡献、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水车,在现代化的巨轮作用下,一去不返,那吱吱呀呀的水车声早已埋没在现代化的隆隆的马达声里了。然而,已成农耕历史、已为农具符号、已作文化元素的水车,它那古老而美好的形态,在我脑海的藏库里,还能清晰地找到它的记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