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流程题是高考常规题型,分值占15%左右。化工流程题是化学工艺流程的过程或过程中一个片段的缩影,情境往往比较新,是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信息跨度比较大,通常以一个简单的框图表达了一个工艺的流程,没有进行细致地介绍;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取材的范围广,无论是物质的制备,还是物质的检测,都可以由实验流程升级到化工流程,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和化学计算等等。是一道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题目,近年来的得分率都仅有30%左右。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熟悉化工流程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审题和解题的有效方法,就有信心攻克化工流程题。
一、化工流程题的结构及考点分析
化工流程题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常规构成如下:
原料介绍 → 原料处理 → 物质转化及分离提纯 → 产品分析
以上各个阶段的常见考点如下:
1. 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
(1)加快反应速率的常规方法:升温、加压、催化剂、研磨(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例如,SiO2不溶于酸(氢氟酸除外),可以过滤除去。
碱浸:溶解部分可溶于碱液的物质,分离不溶于碱的物质的过程。例如,Al2O3溶于NaOH,转化为可溶的NaAlO2。
(3)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物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氧化物。
2. 物质转化的常见考点。
在物质转化过程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而且往往都是书写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在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时,第一,根据流程信息和提示信息,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第二,分析反应的环境,是否为水溶液?是酸性(不能出现OH-)还是碱性(不能出现H+)?有没有电子得失?第三,结合上述分析,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得失守恒进行配平。
3. 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1)调节pH值除杂,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可先利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调节溶液的pH到3.7,再将Fe(OH)3沉淀过滤分离。
(2)利用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进行分离,在化工题中,为了考查蒸发、蒸馏、过滤和分液萃取等常规的分离提纯操作,常将工业情境转化为实验室情境。在进行这些常规分离时,也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考点,如滤渣的洗涤、減少滤渣的损失、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从溶液中获取晶体、减少盐类的水解等等,这些考点常常侧重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描述能力,笔者归纳了部分操作表达方式,供同学们参考,但更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勤于归纳总结。
①沉淀洗涤: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漏斗中至浸没滤渣,待水自然流干,重复2~3次。
②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晶体溶于水而造成损耗(或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及加快水分蒸发)
③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④从可水解盐溶液获得晶体:以MgCl2为例,在不断通入氯化氢气流的条件下加热蒸发。
4. 产品分析的常见考点。
(1)物质滴定计算,溶液的滴定包含了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后两种最为常见。在滴定计算中,同学们要牢牢把握两点:一是滴定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比例关系,这是计算的基础;第二是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指示剂的使用,滴定终点,标准液略微过量,如果溶液本身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则不需要指示剂,如果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则选择能和标准液作用显色的物质作为指示剂,如碘水作为标准液,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2)转化率或产率的计算。在计算转化率或产率时,牢牢抓住原子守恒的线索,例如2017年全卷III中用含Cr2O3 40%原料制备K2Cr2O7,可抓住Cr原子守恒的方法,计算Cr原子的转化率,从而得到物质的转化率。
二、基于信息捕捉的审题过程与解题技巧
【例1】(2018新课标I)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 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 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
审题过程:首先,审阅题干,明确研究对象Na2S2O5。
(1)提取题目关键词“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即“NaHSO3”晶体“脱水”可得Na2S2O5,方程式为:2NaHSO3 = Na2S2O5+H2O。
(2)①根据流程中箭头方向,SO2和Na2CO3溶液进入I中,且结果为pH=4.1呈酸性,SO2和Na2CO3溶液反应的产物可物为NaHSO3(酸性)或Na2SO3(碱性),因此可知I中为NaHSO3溶液。②根据信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可知在 NaHSO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和通入SO2,再次调节到pH=4.1,目的是为了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电解法制备,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可知电解过程的任务是得到“NaHSO3溶液”,抓住题目信息“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以及图中“+”、“-”、“稀H2SO4”、“阳离子交换膜”等关键信息,可知阳极室中OH-放电,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O2↑,促进水的电离,为了维持电荷平衡,H+进入a室中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硫酸氢钠,在阴极室(b室)中,H+放电,OH-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后a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4)抓住关键信息“Na2S2O5可用作抗氧化剂”、“用碘标准液滴定”,可知Na2S2O5被氧化,而碘是我们熟悉的氧化剂,因此该反应的核心反应物为Na2S2O5(还原剂)、I2(氧化剂),那么产物为SO42-、I-,再结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S2O52-+2I2+3H2O=2SO42-+4I-+6H+,消耗碘的物质的量是0.0001mol,计算焦亚硫酸钠的残留量,应注意信息“以SO2计”,根据计量关系: 2I2~S2O52-~2SO2(硫原子守恒),计算结果为:=0.128 g/L。
【例2】(2018新课标II)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審题过程:首先,审阅题干,明确研究对象ZnS,杂质为SiO2和少量FeS、CdS、PbS。
(1)抓住关键词“主要反应”,ZnS是主要物质,其余是“次要、少量”的杂质,因此焙烧的主要化学反应为ZnS被O2氧化生成ZnO和SO2,方程式为2ZnS+3O22ZnO+2SO2。
(2)①矿物焙烧后,形成金属氧化物和SiO2,与稀硫酸反应,形成硫酸盐和SiO2。分析“滤渣1”的成分,抓住“除SiO2外”,可知还有难溶性的PbSO4(学习铅蓄电池时可知其难溶性)。②除去SiO2、PbSO4,杂质元素主要就是Fe、Cd了,结合题目提供的沉淀pH表可获得思路:加入ZnO,与酸反应,调节溶液的pH,有利于沉淀离子,因此可知答案为:调节溶液的pH。③抓住关键信息“氧气”、“后果”,再结合Fe3+、Fe2+(焙烧时铁元素不一定被彻底氧化)的沉淀pH,可知通氧气的目的是为了将Fe2+氧化。因此可知答案为:无法除去杂质Fe2+ 。
(3)抓住关键词“Cd2+可用锌粉”“还原除杂”,可知是利用锌将Cd2+还原,其离子方程式为:Zn+Cd2+ = Zn2++Cd。
(4)①抓住关键词“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可知Zn2+应在阴极放电,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②阳极的阴离子有SO42-和OH-,OH-放电,同时促进了水的电离,因此沉积锌后,电解液主要为硫酸溶液,可返回“溶浸”的工序续使用。
【例3】(2018新课标III)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 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审题过程:首先,分析题干,明确研究对象KIO3。
(1)注意关键词“名称”,应用汉字表达:碘酸钾。
(2)①抓住关键信息“产物有KH(IO3)2、Cl2和KCl”,溶液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逐Cl2”采用的方法是“加热”。②结合流程信息可知,“结晶过滤”目的是分离“KH(IO3)2和KCl”,KH(IO3)2进入“溶解”(最后得到KIO3)步骤,那么,“滤液”中的溶质主要就是“KCl”。③结合流程信息,“调pH”目的是将KH(IO3)2转化为KIO3,为了不引入杂质,应加入KOH,其反应方程式为:KH(IO3)2+KOH=2KIO3+H2O。
(3)抓住电解池图的关键信息:a为隋性阳极,b为隋性阴极。①抓住图上信息“阴极室为KOH溶液”,H+放电,反应为2H2O + 2e-=2OH- + H2↑。②电解开始后,阴极室OH- 浓度增大,图中信息为“阳離子交换膜”,为了维持电荷平衡,a室中的阳离子,即K+由a到b迁移。③抓住关键信息“不足之处”,基于绿色化学理念,从原料利用率、是否节能、是否污染环境等角度出发,可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产生Cl2易污染环境。
三、化工流程题的复习建议
1.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笔者统计了2017、2018年部分高考化工题中原料的主要成分和杂质,结果如下表:
从表1可知,以上化工题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杂质成分,大部分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典型物质,因此,同学们不要忽视了教材中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此外,在近年的高考题中,问题情境也常常源于教材,例如反应MnO4-+H++H2C2O4 → Mn2++CO2+H2O(2017新课标2)、2CrO42-+2H+→Cr2O72-+H2O(2017新课标3、2016新课标1、2016北京),这两个反应虽然不是必修一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但均取材于选修4《化学反应理》的实验,是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基本内容。此外,电解技术在工业上应用的考查也紧贴教材,例如书写电极反应式“2H2O-4e-=4H++O2↑”(2018新课标I)、“2H2O+2e-=2OH-+H2↑”(2018新课标III),都是源于教材的内容。另外,在2018的新课标II中,考查了PbSO4的难溶性,该知识点源于教材中铅蓄电池的内容。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重视教材内容的复习,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
2.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应充分地了解化学工业流程题的组成结构和特点,了解近年来常考的知识点,对于一些难点,应勤于练习,强化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题目的分析,学会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寻找解题突破口。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同学们特别重视,例如化学工艺是化学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和实验室的操作不同,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分析问题情境,是工业操作还是实验室操作?例如工业上加热,不可使用酒精灯,搅拌不可用玻璃棒等。还有,化学工艺是实验在工业上的应用,而实验描述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所以化工题也离不开文字表达,同学们应多加强文字规范表达的训练,达到言简意赅,词能达意。总之,只要同学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解题技巧,相信一定能攻克化学工艺流程题。
责任编辑 李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