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收起左侧

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5750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4

发表于 2022-2-27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习五个载体作为重构路径;“四体系”即在校企文化对接中职业院校可建立内部管理能动、“双师素质”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外部合作关联等四个保障体系,从而确保职业院校文化重构的有效运行[25]。四是“3S融合模式”。即学校、教师、学生协同创新校企文化融合,学校层面主要突出院园融合、系部共建和平台创新;教师层面主要突出跨界互用、师生互动和教学创新;学生层面主要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育人创新,三者协同并进,共同促进职业院校的校企文化融合共建[26]。
(五)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途径的研究
不同的学者对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途径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思考,他们不同程度地从文化结构、融合节点、评价指标体系或机制建设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又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维度来促进和加深职业教育校企文化的融合。虽然融合途径的研究尚感不够典型和规范,但仍有不少的成果。朱厚望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提出,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互动,使校企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既保持各自重要而优秀的文化特征,又在整体上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进校企文化实现全面深度的有机融合[27]。贾丽霞提出校企文化应融通互通,在求同、共融、尊规、同境的思路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建设上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共通元素,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培养道德品质高尚、职业技能精湛且能上岗顶用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8]。刘洪让通过对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平台的探究,提出建立实习及实训基地平台、课堂教学平台、网络平台、大型技术文化节活动平台、学校宣传平台等融合平台,用于促进两种文化的渗透融合,从而实现在提高职业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9]。袁振鹏、李梓烽等人认为可以通过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课程设置为亮点、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校园文化活動为平台等途径来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30]。
还有学者基于“双主体”的办学模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优势互补、持续创新、系统推进”原则,通过特色化、情景化、制度化的多元化路径,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31]。有的学者提出校企文化的融合必须以对接为基础、以整合为关键、以引领为跃升,突出职业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精神,在职业院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合作的发展与深化[32]。李良、罗玲云基于二者文化的割裂性、趋同性、异化和媚俗化等提出应以明确规划为方向策略,以主动选择为机制策略,以动态深入为机理策略,以节点对接和分层塑造为途径策略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文化的融合[33]。
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的不足
通过对搜集文献的研究,不仅了解了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出了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体系不够完整
任何一项重大研究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研究体系作支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为零散,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逻辑设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等研究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的是经验总结、文献分析以及少量的访谈和个案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目前尚未见到有校企文化融合自身研究特色的方法,其研究深度较为有限,研究成果的理论支撑、可信度和说服力尚不够有力。
2.缺乏微观层面的政策研究。校企文化融合研究起步晚,大约是在国务院2005年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才逐渐开始的,其大多是在国家宏观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文件下做的一些探索。通过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对校企合作发挥了较好的指引,但微观层面的政策性规章、条例等的制定极为稀少,校企文化融合的微观政策明显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
3.研究视角缺乏多样化。目前有关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主体上大多是从单方面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角进行,很少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进行研究;且研究多停留于浅层次的对接与融合上,缺乏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研究,缺乏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从而导致研究成果不够系统全面。
(二)研究内容尚不够全面和深入
1.研究范围狭窄。通过现有文献的梳理,目前关于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一是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且重复研究较突出,没能深入挖掘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层次文化的建设需求,同时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双方文化的互动与交流研究也很少;二是研究范围仅限于学校和企业的中观层面,缺乏从产教融合的宏观层面对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微观层面缺乏深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文化融合研究。
2.有关融合机制的研究明显不足。任何一个系统的良好运作,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由于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大多是近年来才展开的,在融合进程中,与之相关的财政机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等都没能得以建立和完善,校企文化融合的推进缺乏相应长远机制的支撑与保障,影响着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入。
三、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的趋势与重点
综合文献梳理和分析研究情况,不难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尚处于零散单一、重复较浅的层面,今后的研究将朝着深层次、系统性、多样化的趋势展开。研究的重点将突出,一是完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体系,形成逻辑设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等构成完善、相互联系、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化研究体系;二是从更加新颖宽广的视角开展研究,不仅从职业院校的视角,还应强化企业视角进行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不断推进深层次、全方位的融合与创新;三是不断丰富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内容,注意突出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途径、政策法规、互动融合和融合平台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程峥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对接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5(12):85-87.
[2]李良玉.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融通——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11):18-20.
[3]郑先彬,余建明.高职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融合[J].教育管理,2017(2):61-64.
[4]诸杰.基于文化融合的校企合作发展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73-76.
[5]李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1.
[6]李梦玲.校企合作视域下的双方文化渗透与融合的路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19-21.
[7]刘洪让.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平台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92-193.
[8]孙静华,胡冬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33-34.
[9]张建良.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09-111.
[10]霍岳飞.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研究[J].经济师,2012(7).
[11]周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178-179.
[12]王瑞,南海.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探微——基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5-9.
[13]刘秀琼,俞永康.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交融: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教育教学研究,2012(1):96-99.
[14]舒本平.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22.
[15]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3-556,562.
[16]隗洪祥,张花.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2(7):98-100.
[17]毛志芳.校企合作之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途径的探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3-76.
[18]罗先奎,刘人人,解光云.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理论解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42-444.
[19]梁承忠.校企文化一体化体系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0]项海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21]康练.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2]王瑞,武秀珍.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取向——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化对话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18-20.
[23]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3):42-45.
[24]汪为春,候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互动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23-26.
[25]田芳.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校园文化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7):36-39.
[26]祝蕾,任君庆.高职院校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模式选择与路径探析——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3S”模式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81-84.
[27]朱厚望.协同创新理念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83-85.
[28]贾立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9):25-27.
[29]刘洪让.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平台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92-193.
[30]袁振鹏,李梓烽,张景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路径分析——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學论坛,2016(25):236-237.
[31]许陈红.高职院校“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79-82.
[32]李平权.校企文化的融合路径:对接、整合与引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40-44.
[33]李良,罗玲云.对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36-37.
责任编辑 韩云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