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收起左侧

走下科学圣殿 步入百姓生活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1402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34

发表于 2022-2-27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最近一次的“国民阅读调查”中,图书阅读率终于止住了连续下滑的趋势,比2005年有了0.1个百分比的提高。面对这个戏剧化的“0.1”,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抱有乐观的态度。具体到科普图书来说,其在市场上的生存环境则更加复杂。盘点2008年的书业,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科普图书的几个不得不提的亮点。不管是医学科普书的一枝独秀,还是紧扣社会热点的科普图书的热销,都展示了科普图书走下科学圣殿,低姿态融入百姓生活的一股顽强生命力。
医学科普与电视媒体的“联姻”
笔者前一阵在北京的公交车上遇到两位阿姨,其中一位端着另一位的手掌,念念有词:“你看这里有个‘米’字纹,王老师说了,这种纹路出现在这儿代表肠胃可能不太好。”“是啊,最近消化不好……”站在两位阿姨身旁的许多人相视一笑:原来如此。阿姨口中的这位王老师就是最近的“红人”:王晨霞。
其实要说这位以破译人类掌纹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王老师,她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国内外自费巡回讲座,也出版了多部图书,虽说小有名气,但还不至于妇孺皆知。究竟是什么令这位让手说话的“掌纹诊疗第一人”红了起来?
答案是各类媒体的推波助澜。这边央视四套请来王晨霞聊聊掌纹,那边北京电视台的著名栏目《城市》推出王晨霞的掌纹讲座,而讲座还未播完,她的新书《手会说话——掌纹与心理自测》又借势推上市场。随之,网络、平面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在书店,王晨霞的新作旧作《手掌中的健康密码》、《王晨霞说寿》、《“掌”握自己的健康》等书和有关掌纹医学的图书一并被特装成专架,图书逐渐开始走俏。
无独有偶,以“电视讲座—出版畅销图书”方式红起来的,2008年还有两位要说一说:曲黎敏和赵之心。听过曲黎敏教授讲座的人,大都对她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医之内的养生观念叹服不已,通俗兼有幽默感的语言更是聚拢了一大批中老年甚至是年轻拥趸。《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养生十二说》、《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等书也成为排行榜上的常客。
而赵之心的走红,应该算是一种惯性效应。这位鼓励每个人都动起来的“电视健身明星”继续着2007年的“快乐健身”理念,不仅时常光顾各电视台的健康栏目,还笔耕不辍,在2008年接连出版《晨练让你更健康》、《健康减肥五步走》、《赵之心哑铃最健身》等书,销售成绩仍然斐然。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健康隐忧,令当代中国人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媒体用直观、通俗的方式把专家、教授请到演播室普及医学常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正好契合了百姓们希望以快餐方式了解健康常识的心情。图书作为这类讲座的副产品,也不再只是呆板的记录,而是给了专家、教授们一个传播自己理念的更大舞台。
大自然给我们上的一课
如果说上面这种类似“百家讲坛”的模式是医学科普最好的传播手段之一,那么,哪种形式更适于普及天文地理等领域的知识呢?2008年,大自然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把这个课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雪灾;年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在书业,出版人们也不计报酬、挑灯夜战地赶制相关图书,并第一时间送抵灾区。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普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迫在眉睫。作为传播知识的最好手段之一,图书无疑肩负了这一重任。2008年下半年,有关防震减灾、心理辅导、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图书,在国家的推动以及出版单位社会义务的感召下,有序推向市场。
这其中,既有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编著的《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这类“国字号”丛书,也有面向大学生的《大学生安全教程》,面向低幼儿童的绘本《地震自救》等;既有宏观的《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吿》、《灾后重建论》等著作,也有《保证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灾后法律指南》等书指导灾后重建的具体工作。同时,大多数书店开辟出专区展销,地球奥秘、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图书,如《完全图解不可不知的天灾地变》、《地球的奥秘》等都有了一拨销售高潮;家长们也乐意掏腰包给孩子买本《地震求生记》、《最不可思议的地球未解之谜》等类的科普图书。
老话常说,防患于未然。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课堂上少了防震减灾、自救互救的必修课,大自然用它的方式给我们上了这严峻的一课。相信这样残酷的教训不止会提高人们一时对防御灾害的重视,更能警醒人们敬畏自然、爱护地球。
共享“科技盛宴”
喜忧参半的2008,最值得国人自豪的莫过于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下运作的本届盛会,除了留给国人一笔深厚的文化遗产外,还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城市遗产。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没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就不可能产生。有了奥运会和科技的这种天然的联系,也就难怪“不灭的火炬”、“人工消雨”、“五环焰火”、“鲨鱼皮奇迹”等会成为奥运会期间人们的街头巷议中科技含量颇高的话题。
书业在奥运会前后也没闲着,围绕“绿色”和“科技”两大理念推出了不少科普图书:通过《漫话奥运科技》、《福娃奥运趣味百科》来了解体育背后蕴藏的科学原理以及运动员身上的“新装备”;翻一翻《科技奥运:解析北京奥运的科技创意》、《奥运科技——我国科技产业新发展》,看看科技为北京奥运贡献了哪些。可以说,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科技盛宴”。
能称得上“科技盛宴”的还有“神七”的升空。2008年,中国人第一次进行了太空行走,尽管只有不到20分钟,却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付出,庞大智囊团的支持。从“嫦娥”探月工程到“神七”,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历史性突破都会让社会上刮起一阵“航天风”,激发更多普通百姓对航天的兴趣,同时也带动着相关图书的销售。
无论是《中国神舟: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还是《载人航天:从神一到神七大揭秘》,都流露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而书中人文与科普并重的风格,又会吸引许多双关注航天的眼睛。爱挤在科技馆航天体验区的小观众可以从《闯入太空:非常航天手册》、《漫步趣味星空》等书中继续寻找太空的奥秘。
最后要说的则是一场真正的“科技盛宴”——诺贝尔奖。2008年底,诺贝尔奖照常颁出了6个奖项。这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奖项向来是图书出版的热点,不过国内近年来似乎对文学奖获得者青睐有加,常会翻出获奖者的旧作来再版,而对物理、化学、生理奖项不太感冒。这就又回到“科普难”那个老问题上了。获奖者们研究的高端科技如何转化为百姓们家长里短的话题?
前两年,重庆出版社推出过一套“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年图说”,以时下很流行的图文混排形式对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介绍。处于科普图书出版前沿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打造“第一推动”丛书之余,也出版过“走进费曼”丛书。最终有多少读者看过这些书尚难统计,但出版单位倒是都因此创出了自己的科普品牌。
遗憾的是在2008年,市场上鲜有与诺奖相关,或者说与“硬科普”有关的精品图书问世,网络上至今热议的还是2007年的《难以忽视的真相》。在经过了奥运年的忙碌后,2009年,科普图书会以怎样的姿态与百姓有更亲密的接触,市场上还会有哪些“电视明星”出现,值建国60年之际,图书界又会奉献哪些科普精品,还是那句老话:让我们拭目以待。 95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