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收起左侧

“锈”色不可餐,智慧尚能饭?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71
主题
32
精华
0
墨水
90

发表于 2022-2-27 1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前,我看了一些网络小说,突然想着自己也写个兰陵笑笑生(网络小说作家)代表作那样的小说。因为自己贫瘠的阅历,这本小说最终没有动笔,不过主题至今还记得,就是“锈”。
在我看来,锈蚀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化学反应,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都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锈蚀了。人类最伟大的一些建筑,比如埃菲尔铁塔,比如港珠澳大桥,它们可以在战争中幸存,可以抵抗台风地震,但唯独避免不了的,是锈蚀。
所以,不管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终结,我都愿意将其比喻为“锈”,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我们可以欢乐,可以痛苦,但谁都不能逃脱这个囚笼。
这浓浓的宿命论,显然不是我一个主张唯物论的人应该感慨的,但谈到锈蚀的话题,我深刻觉得,这种无力的悲凉感,似乎就在我们身边萦绕。
两年前,当我受邀翻译乔纳森·瓦尔德曼的《銹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这本书时,我随手翻了翻,很快就答应了。当时我看的是书中第一个故事——自由女神像为了迎接百年庆典而维修的经过。谁也没想到,揭开自由女神像修复工程序幕的,居然是一次抗议活动。抗议者在自由女神像身上攀爬,而事后管理人员去检查他们是不是亵渎了女神,结果发现女神早就快不行了,只不过,亵渎她的是“锈蚀”。
整个维修过程持续了两年,期间各种争论不断。不同门派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却又被一些投机商钻了空子,把女神的皮肤毁得面目全非。当然,修复过程中,也促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合作。百年前捐送自由女神的法国人,是为了纪念两百年前美国独立而形成的法美联盟,而这一次,他们再次站在了一起,对面的敌人换成了铜锈。
有意思的事情也不少。因为这次修复,人们发现了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巴尔托迪,在一个很隐蔽的位置刻下了自己姓氏的首字母“B”。
这本书一共有十个故事,每个故事长短不一。其中比较大的故事,除了自由女神这篇,还有亨利·布里尔利发明不锈钢的过程、易拉罐防锈涂层的是是非非、美国国防部推出的一个防腐科普电视节目等。
不过,翻译的过程中,我最受感染的却是其中一个小故事,也是这本书英文版封面的来历。一位女摄影师(即美国海洋生物家蕾切尔·卡森),常驻废弃的伯利恒钢铁厂多年,即便是寒冬腊月,她依然一脚高一脚低地踩过积雪,跳过围墙,记录着这座钢铁巨兽“腐烂”的过程,同时也在挖掘它的美。
我们常常将“真善美”连在一起说,但是在文学作品中,要想同时做到这三点,往往很难。诗歌是美的,可通常都不真,而作为一部纪录性的科普作品,则刚好相反。
瓦尔德曼本是一位媒体人,作品中他不讳言对蕾切尔·卡森的崇拜。所以不管你是否赞同《寂静的春天》中所表达的立场(详述了滥用DDT等杀虫剂带来的严重的环境危害,立刻引起强烈争议),你都很难否认这部作品的美感。而在《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中,瓦尔德曼为伯利恒钢铁厂写下的这首挽歌,也让这部作品在真与善之外,增添了几分美意。
这大概就是我不遗余力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