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体系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之一,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为此,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和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农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目前所进行的新农村创建正处在重要时期,针对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时,要求重新认识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并根据当下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促使国家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新农村;产业结构;策略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一)实现攻坚脱贫战略目标的必然举措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脱贫战略的主体对象,所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五年计划的重点内容的重要指示[1]。之前,我国一直重视高新技术在五年发展计划中的地位,经过了这些年的变化改进,我国从科技发展到教育兴国,再到今天的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深刻贯彻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针,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举措,实现农村文化与农业经济的双重发展。
(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农业经济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民的收入增长有待提高,生活水平急需改善,农业经济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确保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农业经济,建立良好的农业经济体系,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原则
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明确政府、涉农企业、农民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政府应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法规规范和财政资金及金融扶持等手段,建立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消除农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涉农企业能够自觉地按照农业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理念积极进行发展壮大[2]。
(二)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原则
发展农业经济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离不开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来引领与支撑。针对中部地区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与现实性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加大发展农业经济所需要的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重要的农业经济科技支撑项目,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实力较强的涉农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具有中部地区特色的重点农产品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条件,通过制度创新改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引导资本、技术向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进行投资,逐渐建立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策略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行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工业现代化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的支持、人才的培养、先进管理方式和市场,而农业现代化能够为工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经济后盾和物质保障。首先,工业为农业提供恰当的、先进的技术,以技术革新为先导,指引农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然后,工业市场和农业市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工业市场和农业市场的结构化调整、升级和扩容,以及市场体系结构化的完善使农业现代化有更加成熟的市场,减少因市场缺乏规范性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几率。农业现代化的市场不断扩大,会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和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的机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速度。第三,工业资本有机整合农业部门。政府要正确引导与农产品相关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延伸,把部分工业资本转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构建农产品城乡流通网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推进全国性、區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重点支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
(三)鼓励农业生产方式创新
推进农村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使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及发展理念创新,有利于引导农村中以家庭现状由“小而全”、“小而散”向“小而专”、“专而协”的模式转化,引导农户之间、产业链连接之间、甚至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村中介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化解农户“家家包地、户户务农”旧模式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产生负面影响,是建立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注意从微观及宏观层面,引导农业转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从产业层面,把引导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发展农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入口;从区域层面,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整体化,保持农业竞争的优势和使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之间有序分工形成良好格局。
四、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发展对象。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农业经济一直是我国地区发展的短板,一直被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所以不断加快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使得农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是时代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郭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中国市场,2019(19):46-47.
作者简介:
王申福(1980.10.24),籍贯: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杨础镇,学历:专科,现有职称:经济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