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蛋还在孵化,如果现在给鸟巢搬家,会影响鸟的成活率,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鸟巢对输电安全有极大隐患,随时会给滨海新区和静海两个区域几十万用户的供电造成影响……”
一边是电网的安危,另一边是鸟类的生命及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遇到的这个难题——2016年4月,两只世界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把一座220千伏天津电网主网架线路杆塔当做大树,在绝缘子上方安家做巢,对电网企业来说,并不少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处理电网与鸟巢的矛盾需要有新的思路。
鸟-线的矛盾
以天津为例。作为候鸟全球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28个全球性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天津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输电线路沿途多分布农田、湿地、水库,基本没有较高的乔木类植物,电力杆塔很容易成为鸟类筑巢的首选。同时由于近年来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鸟类也面临着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带来的生存压力。
鸟儿们筑的巢中会有部分垂落在绝缘子上或接触、靠近带电导线,遇阴雨、浓雾或大风天气,就会引起线路接地故障或造成接地短路跳闸故障。频繁的鸟类活动既影响着输电线路运行安全,也极大危害“鸟身”安全。一旦造成鸟类死亡或主网停电,不仅地区居民用电可靠性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也可能因此受到破坏,带来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多重损失。
传统的防鸟措施大多以驱鸟为主,方法单一,对鸟类识别、习性等认识不足,难以形成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而由于输电线路路线距离长、覆盖区域广,输电巡检力量有限,难以做到时时监控,全面预防,同时由于传统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未能精准传递信息,公众对电力安全重要性和“鸟-线”矛盾的危害性认识也不足。
绿色生命线路的多方搭建
2016年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对于两只东方白鹳的救助,为鸟线矛盾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安全设备、绝缘挡板、防护装具喷涂成不会惊吓鸟的银色”“施工前远离鸟巢唱票和准备”……经过多方沟通合作,检修公司联合地方政府、环保组织、鸟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1小时”珍禽救助标准化方案》、防惊扰护鸟涂装等多项救助措施,实现了通过带电作业加装绝缘装置,保护电网运行安全的同时有效防范东方白鹳触电风险。救助过程中3只幼鸟成功破壳,并随成鸟踏上了漫漫迁徙之旅。
这实际上转变了以往仅从自身業务管理规范入手、厘清电力设施保护法律责任的内部工作视角。通过联合湿地保护中心、鸟类专家、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方,精准区分“鸟-线”问题的不同类别,以东方白鹳保护工作为基础,提炼护鸟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从长效预防和应急保护两方面,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举措。同时,依据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关注点和各自资源,在方案制定、工具研发、线路巡检、应急救助等各个环节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合作,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并发挥最大效力,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来提升线路保护和鸟类保护的水平,建立鸟类保护和线路安全保护的长效机制。
比如,通过与鸟类保护志愿者建立沟通、合作机制,通过培训增加其对鸟线共存的危害的认识,促进其掌握“鸟-线”矛盾类型及输电线路安全隐患巡检基本方法,推动志愿者主动地、更好地参与野外输电线路安全隐患排查和鸟类保护工作。
通过编制并印刷《天津地区鸟类分布图册》《鸟类第一现场救助手册》《架空输电线路保护区内推荐种植手册》,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与湿地保护中心、林业部门、“大地之声”公益团体共同开展鸟线协同保护工作机制的推广实施,在天津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护线和护鸟双重保护工作,有效减少了因鸟类筑巢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截至目前,未发生因鸟类筑巢活动导致的架空输电线路安全事件,同时也未发生因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导致的鸟类受伤害事件。
国家电网公司意识到,作为央企,电力企业不仅有必要、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更应该联合多方力量广泛开展公益领域的合作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由此,国网“绿色生命线路”公益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开展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内珍稀鸟类救助与保护,并进一步助推线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
4月1日,国际爱鸟日,作为项目承办方,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将通过开展爱护鸟类保护湿地微讲堂、电力安全常识科普等活动,推进电网安全和鸟类安全的双重保护。来自山东、冀北、黑龙江等不同省份的电网企业也共同进行了“为鸟类搭建新平台,助力黄三角生态和谐”“电力运营挖潜,为国宝东方白鹳‘让路’”“携手共创绿色发展环境”等项目的联合发布,展示、交流、分享各自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社会责任根植和公益实践的经验及成果。
通过整合不同省、市、区域电网企业在环保公益领域的先进做法和优势资源,组建跨省公益合作共建新模式,国网希望打造统一化公益平台实施技术共享、交流合作,不断催生出“生态友好型”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标准、新机制,协同推进电网架构沿线自然环境维护和改善,构建和谐的绿色电网生态环境。
“生命是大自然最美妙神奇的造物,这一切都是珍惜而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当来自官方机构、NGO组织、公众媒体等多方代表也共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上签下承诺,一个跨地域、跨行业的多方参与、多方受益公益大联盟将为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值得期待。
编辑|杜娟 juan.du@wtoguide.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