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收起左侧

钯(Ⅱ)二元及三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4969
主题
39
精华
0
墨水
114

发表于 2022-2-27 20: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以1,10-邻菲络啉-5,6-二酮(dphen)为第一配体,组氨酸(his-)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钯(Ⅱ)三元混配配合物 [Pd(dphen)(his)]+。同时合成了dphen和钯(Ⅱ)的二元配合物,通过UV和IR表征了1,10-邻菲络啉-5,6-二酮及两个配合物。
关键词:钯(Ⅱ)配合物;紫外分析;红外分析
以平面配体为第一配体,氨基酸为第二配体的Pd2+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非共价结合,即配合物的平面配体插入DNA的碱基对间,从而抑制DNA的分裂。当配合物与DNA以插入方式结合时,通常发生减色效应,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红移。减色效应的强度通常与配合物和DNA 作用的强弱有关,插入配体的平面性越好,面积越大则与DNA作用越强。因此我们以1,10-邻菲络啉为原料合成了1,10-邻菲络啉-5,6-二酮,并以其为第一配体,合成钯(Ⅱ)的二元配合物[1]。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
(一)实验药品
1,10-邻菲络啉 分析纯;
氯化钯 分析纯;
L-组氨酸 分析纯;
溴化钠 分析纯;
二氯甲烷 分析纯;
醋酸铵 分析纯
(二)实验仪器
470FT-IR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 厂家Thermo Finnigan;
UV-2550型紫外吸收光谱仪 厂家SHIMADZU;
JB90-D型强力电动搅拌机 上海标本模型厂;
WTY型电加热套 辽阳傅大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2]。
二、实验步骤
(一)合成四氯合钯酸钾(常规方法)
取一定量的PdCl2,加入适量浓HCl加热溶解,加入固体KCl(摩尔量约为PdCl2的2倍),加热赶走多余盐酸,得褐色针状晶体K2[PdCl4][3]。
(二)合成二氯1,10-邻菲络啉-5,6-二酮合钯(Ⅱ)
1mmol(0.3264g) K2[PdCl4]溶于5mL水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溶有0.2282g(1mmol)1,10-邻菲络啉-5,6-二酮乙醇溶液中,逐渐有姜黄色固体产生。加热搅拌使乙醇挥发,再将剩余固体抽虑,用水洗至无色,再将固体在40℃下干燥,最后用无水CaCl2在真空干燥器内干燥至恒重。得产物0.294g。
(三)合成组氨酸1,10-邻菲络啉-5,6-二酮合钯(Ⅱ)
将5mmol K2[PdCl4]与5mmol组氨酸分别用20mL蒸馏水溶解混合,搅拌下用0.8mol/LnaOH溶液调节混合液PH=7.31(溶液1),将等摩尔的1,10-邻菲络啉-5,6-二酮用20mL无水乙醇溶解(溶液2),将2液与1液混合于250mL平底烧瓶中,用带有微孔的橡皮塞将烧瓶盖严,磁力搅拌20min后,析出黑色固体,于50-60℃下水浴蒸发,将约30mL含有固体的混合液抽虑,真空干燥,得固体配合物。
三、结果表征
(一)二氯1,10-邻菲络啉-5,6-二酮合钯(Ⅱ)表征
1.红外分析
配合物的红外图对比配体(1,10-邻菲络啉-5,6-二酮)的红外图可见,配体中νC=N在1574 cm-1 和1560cm-1 处的中强度双峰在配合物中消失了,这说明N与Pd2+发生了配位。在1706 cm-1的强峰归属为配体C=O的面内伸缩振动吸收峰,且发生了蓝移,原因是Pd2+和配体形成了d-p反馈π键,使羰基上电子云密度增大,键的强度增加,致使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同时碳骨架振动吸收峰也因此发生了蓝移。
2.紫外分析
配合物紫外结果对比配体的紫外吸收可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发生在230nm及317.5nm左右,归属为配体的C=N及C=O的π-π*和n-π*跃迁吸收峰,且发生了38nm和24nm的蓝移,原因亦为Pd2+与配体间形成了d-p反馈π键。230nm处C=N吸收峰为一肩峰,说明配体中N参与配位。结果与红外分析一致。
(二)组氨酸1,10-邻菲络啉-5,6-二酮合钯(Ⅱ)表征
1.红外分析
配体(his-)对比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图,可见NH3+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且自由配体中氨基C-N伸缩振动吸收峰(1060-1315 cm-1)在配合物中没有出现,说明NH3+中N原子与Pd2+发生配位。配体中咪唑环上的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1300-1400 cm-1,在配合物中基本沒有变化,说明此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咪唑环上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1588 cm-1和1573 cm-1(双峰),在配合物中此双峰消失,于1577 cm-1处生成一单峰,说明C=N中N原子参与配位。在配体1,10-邻菲络啉-5,6-二酮的谱图上,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574 cm-1和1560 cm-1,双峰)在配合物中亦被1577 cm-1处单峰所取代,证明1,10-邻菲络啉-5,6-二酮也以N原子与Pd2+配位。另外,组氨酸的νC=O(1633cm-1)和二酮配体上的νC=O(1684cm-1)两个伸缩振动吸收峰重叠于1605 cm-1处,形成宽峰并产生红移,其原因为与Pd2+配位后羰基上电子云密度减小,能量降低,使得红外振动向低波数移动。
2.紫外分析
由配体(his-)和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见,配体1,10-邻菲络啉-5,6-二酮(254nm)及L-组氨酸(252.5nm)中C=N的π-π*和n-π*跃迁吸收峰在配合物中形成一宽峰,并发生红移,说明两配体都以N原子参与配位,与红外分析相一致。
四、结论
①以1,10-邻菲络啉-5,6-二酮为配体,与Pd2+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和红外表征,讨论了配体与中心离子的配位方式,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图。②以1,10-邻菲络啉-5,6-二酮为第一配体,以L-组氨酸为第二配体,合成了Pd2+三元混配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和红外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作者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闫碧莹,1981年生,女,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建中.无机化学学报,2000,16(5):697-704.
[2]刘祖武.现代无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86-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